
非靶标代谢组学常用高分辨质谱(qTOF/Orbitrap) 来定性代谢物,通量高、二级谱图分辨率高,但是受限于动态范围及灵敏度;靶标代谢组多运用MRM技术(QQQ)精确定量代谢物,动态范围宽、灵敏度高,但分辨率及通量低。
植物阿趣广靶®代谢组学,区别于现有代谢物检测方法,是一种整合了非靶向代谢组“广泛性”和靶向代谢组“准确性”检测技术优点的新型代谢组检测技术,具有高通量、超灵敏、广覆盖、定性定量准等特点,专门针对植物样本自建植物数据库,可实现在植物样本中一次性定性定量检测上千种代谢物,为植物复杂代谢物的检测提供了更高效的方法,为解析代谢通路和生物学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。
植物阿趣广靶®代谢组学数据库

物质鉴定全面:2万+数据库; Metlin、 HMDB等全面的植物代谢物
植物阿趣广靶®代谢组学技术进行建库;避免高分辨质谱建库灵敏度低、低含量物质检测不到问题
注释信息全面:超90%KEGG、CAS;超90%初级次级代谢物分类;超90%中英文名注释
Pathway分析、功能分析准确可靠;多组学联合分析,相关性分析准确可靠
物质类别覆盖广:多物种样本类型反复实测建库;多种前处理方式样本反复实测建库
针对多类别化合物特性调整样本前处理方式反复建库;植物代谢物覆盖度高
项目实测代谢物数量高达:800- 1200个植物代谢物
以实测项目物质数量870+为例(黄酮类202+,生物碱130+,多酚80+,萜类100+,香豆素等分类328+,其他30+)




▶ 样本要求
植物组织:鲜样≥2g,干样≥0.5g,冻干粉250mg
▶ 储存和运输
液氮或-80°C保存;足量干冰运输,避免反复冻融
▶ 检测平台
Qtrap 6500+, Sciex
▶ 常规项目周期
28个自然日,含基础数据分析

- 植物样本中代谢物组分鉴定
- 植物主要次级代谢途径研究
- 植物抗虫抗病机理研究
- 植物逆境抗性(盐、干旱、病虫害等)机理研究
- 植物-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
- 根系分泌物组分鉴定

▶ 广泛靶标代谢组学研究大米黄变机制研究:次级代谢物分析
研究对象: 大米
期刊: Food Chemistry
影响因子: 6.306
时间: 2020年
▶ 研究背景
稻谷是世界上最主要食物之一,其外观是评价其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。稻谷在储存过程中会黄变,导致其原有的白色和半透明特性丧失,这可能会对大米的市场消费有影响。
▶ 研究结果
之前的研究表明,稻谷黄变与许多因素有关,例如水分、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、温度、湿度以及非酶褐变等。在本研究中,作者使用了两个稻谷品种,粳米和糯米,进行广泛靶标的代谢组学研究,比较了黄变米和相应的正常米之间的次生代谢产物差异。
▶ 研究思路
▶ 结果展示
对468种代谢物进行了主成分分析,发现两个品种(J, G) 的大米在黄变后都与正常大米之间有显著的差异。
采用VIP> 1且fold change<0.5&>2作为最终差异物筛选的条件,两个品种筛选出的差异物中有 67个是重复的。在差异物中有机酸,黄酮类,苯丙素类物质较多,并且大部分的差异物次级代谢物在黄变的大米中含量升高,并绘制了大米黄变后的代谢通路变化。